报告题目:多铁性薄膜畴结构的精确调控及其衍生功能
报告人:张金星教授 (北京师范大学)
时间:2021年4月26日 (周一) 下午15:00
地点: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明故宫校区A9号楼506会议室
主办单位:机械结构力学及控制国家重点实验室、航空学院、精密驱动与控制研究所、科协
报告内容摘要:
多铁性材料中,铁电、铁弹、铁磁/反铁磁等序参量共存于同一体系。多铁性畴(铁电畴、铁弹畴、磁畴)之间的耦合与调控对于高性能信息和能源转化器件的设计至关重要。然而,铁性材料中畴结构形成和演化的影响因素众多(应变能、偶极能、界面/表面能等),导致大面积有序畴结构的精确控制存在科学和技术挑战。本汇报中,我将介绍我们小组近五年来,利用全新的表面/界面物理与化学手段来控制多铁性薄膜的畴结构【1,2】。特别的,我将着重汇报:(Ⅰ)通过表面离子吸附而实现的大面积多铁性畴翻转,能够在不破坏体材料性质的基础上,有效降低极化的翻转势垒【3】;(Ⅱ)利用新型铁电薄膜中铁弹畴的精确调控,创造了电场对低维磁涡旋的可逆翻转【4,5】。这一系列研究为低功耗、新概念多铁性存储等应用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材料体系。另外,这种在多铁性材料中大面积调控铁电畴和铁弹畴的方法,为电场可控的光电催化、光伏等功能应用带来了新的机遇【6,7】;
代表性文献:
1,Nature Nanotechnology 14, 691-697 (2019).
2,Nature Nanotechnology 14, 691-697 (2018).
3,Nature Communications 9, 3809 (2018).
4,Nature Communications 7, 10636 (2016).
5,Science Bulletin 65, 1260-1267 (2020).
6,Advanced Materials in revision.
7,Advanced Materials 32, 2003033 (2020).
报告人简介:
张金星,北京师范大学教授。主要研究兴趣是原子尺度精确控制氧化物薄膜的外延生长,低维结构中畴壁/相界的构筑及其高分辨表征,通过薄膜表面/界面的物理与化学等调控手段,实现新型氧化物量子材料(特别是多铁性、磁电体系等)对称性的人工操控,针对新一代信息器件所面临的科学和技术挑战,致力于探索和开发低功耗、可集成的新型氧化物量子薄膜材料。近年来以(共同)通讯作者的工作发表在Nature Nanotechnology (3篇),Nature Communications(3篇),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 (3篇)等。共发表论文85篇,被引用5300余次。汇报人于2013年获基金委优秀青年基金,2016年获科技部首批重点研发计划(青年专项), 2017 年获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十二五”期间优秀成果,2018 年获得中国新锐科技人物卓越影响奖,2019 年获新材料国际发展论坛优秀青年科学家奖,2020 年获得硅酸盐学会微纳技术分会“卓越青年讲席”等奖励。汇报人目前担任中国硅酸盐学会微纳技术分会理事、中国低温物理专业委员会委员、美国能源部“基础能源科学基金”项目评审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