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学生天地  励志成长

约定依旧

时间:2006-04-22来源:南航航空宇航学院点击:200

题记:任何事情都有它的本质,音乐的本质就是好听就好,不要那么多的包袱,因为音乐是感受的抽象,是人类心灵的抽象。

光良回来了,带着他的全新国语大碟《约定》,如约而至。在《童话》的余温犹存之际。她的到来是如此突然,以致我还没收拾好心情细细将她品味。

一年前的这个时候,《童话》传唱在大街的每一个巷口,校园的每一个角落。其势犹如黄河决堤,一发不可收拾。我以为并不是每首广泛传唱的歌都是经典。《2002年的第一场雪》、《希望》也曾如《童话》般风靡过,可我并不认为它们是经典,反观《童话》,虽然也曾“不幸”成为夫子庙庙歌(我个人认为哪首歌一旦成为夫子庙庙歌……就基本上“挂”了……),但在我听了一遍又一遍后,并没有产生“审美疲劳”。我想这其中玄机就在于情感吧,光良的歌一直以情动人,就像《童话》MTV里的感人故事一样。“对我来说,有梦想,就像心里有个童话,那个童话,可以是在一个海岛上,拥有自己的Dream house,可以是跟一个人幸福快乐地活到老,也可以为心爱的人做一件事,哪怕是一件似乎永远不可能的事。”

虽然乐坛是个极度喜新厌旧的地方,但总是会有那么一小撮人,一小撮永远“不思进取”“原地踏步”的创作歌手,凭着他们数十年如一日的曲风为乐坛营造出一方永不时尚也永不落伍的乐土,既而让一种叫做情歌的旋律世世代代地传唱下去。

光良就是这么一位永远不会让人惊心动魄,但却总是能让朴实无华的旋律最终在大俗中升华到大雅的创作歌手。从他身上,能明显感受到大写歌手的特质――待人热情,有问必答,像梁静茹;坚持自我,做自己的音乐,像戴佩妮。

“纯”是“光良牌情歌”的最大特点,在他的歌里甚至没有那种一击而中的抢耳旋律,但他音乐中的平和与雅致,却还能在几个回合后,开启乐迷的情感心扉。《都是你》是新专辑里的一首新歌,“我望着天,在心中默念,下一秒,你出现在眼前/想念的心,装满的都是你/我钢琴,弹奏的都是你/我的日记,写满的都是你的名/才发现,又一个黎明/这是我,对你爱的积累/”毫无矫饰的词,丝毫不夸张地唱出来,留给我们的只是一阵轻松的感动,“纯”到了一种极致。

作为加盟“种子音乐”后的首张专辑,《约定》并不算一份完整的成绩单,不过演唱加演奏,新曲加翻唱的组合方式,还是能将他音乐里抒情原味恰到好处哦呈现出来。主打单曲《约定》一如既往的“落伍”和“简单”,“简单”到在流行乐坛泡久的人都会对它不屑一顾,但很显然,这首秉承着《童话》神韵的歌曲还是会继续地“彩铃”起来,因为它的旋律听起来是那么实在。它的MTV讲述的又是一个感人的故事:在一位盲女的鼓励下走上音乐之路,却因此让彼此走远……。估计又会赚乐迷们一把眼泪了。作为新专辑演唱部分另一首重要作品的《勇气》,虽然是一首回收后再翻唱的作品,但光良还是把这首已经被梁静茹唱得流出油来的歌曲,重现出初始创作时的简单和质朴状态。

自从95年和品冠一起加盟滚石唱片并组成红极一时的“无印良品”开始,光良最吸引人的魅力,就是他的柔和、纯净的气质,大概正是时下人们都知道保持纯洁是一件多么困难的事儿,所以就更愿意用光良的纯情歌来装饰自己。有人说现在的光良身上找不到一点“无印良品”的精神了,我认为不然,情感,真诚的情感还是贯穿所以光良情歌的主线,只不过而立之年的他更加不矫饰,更加纯朴,这或许就是岁月从人生划过所留下的沉淀吧。2000年“无印良品”解散,单飞后的光良专心做自己的音乐,并于次年推出第一次个人创作辑,其中收录了包括《第一次》、《单恋》这样的经典,2002年又推出他的“第二次”《光芒》。《第一次》把“光良牌情歌”展示地淋漓尽致,声音特质表现出纯粹的情感,浓郁的程度诠释起情歌来格外恰如其分,特别能唱动耳朵里深层的情感,“第一次我说爱你的时候,呼吸难过心不停地颤抖/第一次我,牵起你的双手,失去方向不知该往哪儿走/……”如大珠小珠落玉盘般倾泻出来,充分表现了他青涩的大男孩形象。然后直到05年,《童话》才千呼万唤始出来,“第三次”来得如此不易,有很大原因是光良坚持自己对音乐的理解,而与公司矛盾不断,于是熬出“童话”后,他为寻求自己的音乐毅然选择了离开他生活了十年的滚石转投种子。

许多音乐人总是会在岁月年轮的积累下,用买弄和繁琐体现自己成熟的价值时,光良还能用他大男孩般的青涩与执着,让情歌坚持在童话般的纯净里温暖人心,这一点难能可贵。

铺垫依旧是钢琴,副歌依旧是钢琴加弦乐,依旧的抖音,依旧美仑美奂的壮观(在我看来,光良的歌曲就是一座座的宫殿),依旧的“约定”,依旧的光良。

希望曾经为“童话”而感动的人,也能感受到“约定”展现给我们的幸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