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新闻公告  学院新闻

中国矿业大学力学与土木工程学院刘志勇副教授来我校交流访问

时间:2018-10-29来源:航空学院点击:1909

应我校航空宇航学院土木工程系余红发教授的邀请,中国矿业大学力学与土木工程学院刘志勇副教授于20181018日访问了我校,并做了题为“水泥基材料微结构数值模拟”的学术报告。

水泥基材料微结构演变的计算机数值模拟技术是当前国际水泥混凝土材料研究领域的前沿研究方向之一。刘志勇副教授报告介绍了美国国家标准与技术研宄院开发的数字图像基水化模型(CEMHYD3D),该模型将系统空间和球形水泥颗粒离散成尺寸相同的体素点,然后基于真实胶凝材料颗粒的粒径分布将数字球投入系统空间中,结合处理水泥颗粒相分布的BSE-EDS数字图像后,得到各熟料相含量及分布信息,最后借助水泥水化动力学理论,运用元胞自动机技术控制各体素点的溶解、扩散及成核和反应过程。利用该模型获取各种水化物相的种类、数量与分布,以及水化程度、化学收缩、逾渗闽值、凝结时间、电导率、渗透性和弹性模量等物理化学性能,能够较直观地对水泥基材料的水化进程和微结构形成过程进行三维可视化。报告内容丰富、精彩生动,报告会由余红发教授主持。会后,刘志勇副教授与我校师生做了深入的交流和探讨及补充和解答。

访问期间,刘志勇副教授在余红发教授的陪同下,参观了土木工程系实验室,就双方共同关注的水泥基珊瑚混凝土水化过程的微观结构演变等问题,与我校混凝土材料与结构耐久性课题组等进行了探讨和交流,并开展了科研、指导研究和学术讨论等一系列工作,就人员交流、研究生联合指导、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合作等问题与有关负责人达成了初步合作意向,对于增强我校与中国矿业大学之间的进一步合作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在刘志勇副教授的指导下,我校土木工程系混凝土材料与结构耐久性课题组的2名博士/硕士研究生赴中国矿业大学进行了为期一周的水泥基材料微结构演变数值模拟技术的理论学习与培训,初步掌握了CEMHYD3D软件的使用与编程方法,为系统地研究水泥基珊瑚混凝土水化与劣化过程的微结构演变规律,积累了经验。

刘志勇,男,中国矿业大学力学与土木工程学院副教授,2013年博士毕业于东南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现为中国硅酸盐学会固废分会冶金渣专委会委员、RILEM(国际材料与结构研究实验联合会)会员。作为研究骨干参与国家973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等课题的研究,目前主持国家自然科学青年基金、中国博士后基金特别资助、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江苏省博士后基金等科研项目。2015年获教育部自然科学奖一等奖,2017年获中国建筑材料联合会科技进步一等奖。刘博士熟练掌握了水泥基材料水化硬化与耐久性过程中的微结构数值模拟技术与CEMHYD 3D等软件的运用技巧,在水泥基材料水化-硬化-失效过程微结构演变的多尺度数值模拟方法等研究方向,在ASCE等国际重要刊物连续发表10多篇高水平SCI论文。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