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教授午间学术沙龙(总第141场)
题 目: “小”有可为——纳米马达技术研究进展
报告人: 芦小龙 副教授
时 间:2018年5月25日(周五)12:00—13:30
地 点: 明故宫校区综合楼619室
主办单位:青年教授学术交流联谊会 、航空宇航学院、校科协
报告人简介:
芦小龙,航空宇航学院副教授,2017年入选首届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长空学者”人才计划。2014年毕业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6年-2017年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访问学者。中国航空学会会员,中国声学学会会员,中文核心期刊《振动、测试与诊断》编委会委员。主要从事高性能压电作动、纳米马达技术和可穿戴传感的研究工作。基于声学微流技术,开发了高转速纳米马达,提出了纳米马达的二维复杂路径自导向技术,为纳米马达的研发和高灵敏度可穿戴传感器的研制提供了新的方向。迄今共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其中SCI论文10余篇,包括ACS Applied Materials & Interfaces, ACS Sensors, Biosensors and Bioelectronics, Energy,等一系列高水平国际期刊。
报告简介:
针对空间生命科学对新型微流控技术的迫切需求,提出了一种面向生物微颗粒的声操控纳米马达技术。设计了以迷宫图案为代表的特定二维微结构,形成声压的梯度分布,产生特定方向的声学流。利用几种典型结构的纳米马达(Janus粒子,金纳米棒,管状微马达等),研究了定向声流场对微颗粒捕获后产生的定向运输作用,即纳米马达在声流的作用下的导航特性。最后,利用人体肿瘤细胞和血红细胞等样品,开展了生物微颗粒的导航控制策略研究,对比了生物细胞在不同特征结构附近的运动速度和轨迹的变化。结果表明,所设计的动力微组件能够较好地实现生物细胞的导航控制,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此外,对于声操控型纳米马达技术在微纳尺度下的传质传热等应用进行了探讨和展望。
注:沙龙结束后参观精密驱动与控制研究所。本次活动提供午餐,采用网上预约限额模式,参加对象为全校师生。
扫一扫轻松报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