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7日下午,我校教师全员校本培训——“大师助航”通识计划第十五期报告暨“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系列讲座在明故宫校区图书馆四楼报告厅举行,我校航空学院教授熊克作了题为“在日常工作中耐受多维锻打——与年轻同事交流工作体会”的报告。本次活动由党委教师工作部、教师发展与教学评估中心主办,航空学院承办。宣传部/教师工作部、教发中心、航空学院相关负责同志参加报告会,全校150余位教师参与了培训。培训由宣传部/教师工作部部长助理、马克思主义学院青年教师韩军垚主持。

熊克教授围绕青年教师普遍关心的教育教学、科学研究、公共服务、国际交流等话题,从“立教”“问道”“服务”“观天下”四方面展开报告。他认为,塑造人格、点燃价值是教师的起点与归宿。他以专业基础课程《传感器技术与测试系统》的教学实践为例,阐释了航空航天工程教育的重要性、特点和基本知识结构。他认为,探求真知、立足前沿是学术旅途必过之关,分享了科研项目申请书的撰写心得和批判性思维、系统思维、逻辑思维等三种思维方式的养成,勉励老师们“既能坐冷板凳,也能喝热咖啡”。报告中,熊教授介绍了南航力学学科评估报告与力学学科发展史的编撰过程等参与公共服务的经历,强调,多任务相融、拓展贡献是老师们软实力的修炼场,学术服务将铺就成长的光明之路。他认为,把握大势、辨明方向是升维认知的窗口,大学教师要学会看知识、看国家、看世界、看未来,从而深化使命,提升格局,特别是在大语言模型迅速发展的时代,要将AI赋能作为助力日常工作的新地平线。报告最后,熊教授深情地回忆,恩师陶宝祺院士曾在一次采访中这样说道:“选准现代科学的突破口,为振兴中华努力工作,持之以恒,做个有德有才的科学家。”他勉励老师们牢记嘱托,“静下心来,上好每一节课,带好每一位学生,做好每一个项目,写好每一篇文章。”



报告会后,熊克教授还与在场的青年教师展开了互动交流。
熊克,我校航空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航空航天结构力学及控制全国重点实验室咨询委员,长空学院创新班首席导师。作为陶宝祺院士的弟子、助手和学科领域带头人之一,在我国航空领域率先开展智能材料与结构研究,拓展学科建设,形成重要学术影响。2011年至2021年担任机械结构力学及控制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实验室获“全国专业技术人才先进集体”、“探月工程嫦娥四号任务突出贡献单位”等荣誉称号。国防军工领域特殊一线岗位人才,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