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题目:工程柔性结构振动控制中的时滞动力学
报告人:彭剑 教授(湖南科技大学)
报告时间:2025年4月25日(周五)下午3:00
报告地点:明故宫校区A18-705
主办单位:航空航天结构力学及控制全国重点实验室、智能装备动力学中心、航空学院、校科协
报告内容摘要:
工程柔性结构以其轻质高强、跨越能力突出等优势,在现代基础设施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发展。然而,这类结构固有轻质、低阻尼和高柔度等特性,是一类典型的非线性系统,动力行为复杂。在各类参强激励作用下,极易发生大幅振动,尤其是高阶多模态振动频发,从而严重威胁结构的安全性和长期服役性能。针对上述振动问题,目前工程实践中主要采用以调谐质量阻尼器、惯质阻尼器、负刚度阻尼器等为代表的被动控制方法。这些方法通常适用于对单一构件或单一振动模态的控制,其有效频率范围窄、鲁棒性差,对于更复杂的高阶、多模态非线性振动难以有效抑制,难以满足当前工程实际的迫切需求。
为此,主动控制技术凭借其灵活性、适应性以及对高阶多模态振动的潜在抑制能力,成为该领域从被动走向主动、迈向智能化控制的重要发展方向。主动控制系统中由传感器、滤波器、控制器、作动器等环节引起的时滞效应是系统固有挑战之一。与此同时,时滞反馈控制技术却能通过引入或利用时滞,在振动控制领域展现出其独特的优势。因此,深入研究工程柔性结构振动控制中的时滞动力学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工程价值。
本报告主要介绍工程柔性结构振动控制中的时滞动力学,尝试运用时滞动力系统理论,开展从线性到非线性、从理想简化系统到真实复杂系统的逐步深入探索,以期为柔性结构振动控制提供更为完善的理论基础和技术支撑。
报告人简介:

彭剑,湖南科技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湖南省普通高校青年骨干教师。曾任工程力学系系主任、学院党委委员、挂职教务处副处长。兼任湖南省力学学会常务理事,国际非线性动力学学会、欧洲力学学会会员,欧洲数学会评论员,《动力学与控制学报》客座主编,《应用力学学报》青年编委等。主要从事工程结构动力学与控制研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子课题/青年项目、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等国家级、省级项目8项。在领域内国际权威期刊Mech Syst Signal Pr, Nonlinear Dynam, J Sound Vib, Int J Nonlin Mech等上以第一作者/通讯作者发表SCI论文25篇,出版学术专著1部,获湖南省自然科学奖二等奖、中国公路学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湖南省技术发明三等奖、湖南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等。
长期从事力学课程教学,主持省级教改重点项目等3项,省一流本科课程负责人,出版教材1部,获省级教学竞赛二等奖3项、湖南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指导学生参加大学生力学竞赛获全国一等奖、省一等奖10余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