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招生就业  本科生

智能飞行器技术专业介绍

时间:2024-04-30来源:航空学院点击:420


一、培养目标

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课程思政为引领,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适应航空航天科技创新发展趋势,兼具航空航天工程、信息科学与人工智能等多学科交叉背景的复合型专业人才。旨在培养具有宽厚的数学、力学、信息学等基础理论,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良好的职业道德、人文素养、团队合作精神,身心健康,具有工程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国际竞争力,以及洞悉智能飞行器技术发展的能力,能够从事智能飞行器相关产品及系统设计、技术开发、科学研究等工作,具备突出的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能成为本领域技术骨干或管理人员的航空航天事业建设者和开拓者。

二、学科专业

首批国家一级学科重点学科

 “985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建设学科

江苏省高校优势学科一期和二期建设学科

三、师资队伍

专业教师队伍由中科院院士、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领衔,包含24位国家级人才,拥有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国家创新研究群体等5个国家级教学科研团队,90%教师具有国际学术背景,学术造诣深厚、行业知名度高。

中科院院士2

长江学者特聘教授3

海外高层次人才2

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2

青年长江学者1

国家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3

国家海外高层次青年人才3

青年托举工程入选人才3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创新群体

全国黄大年式教师团队

教育部长江学者创新团队

国防科技创新团队

江苏省青蓝工程创新团队

四、教学科研平台

国家级:

航空航天结构力学及控制全国重点实验室

直升机动力学全国重点实验室

超声电机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

国家工科基础课程(力学)教学基地

航空工程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飞行器先进设计技术国防重点学科实验室

智能材料与结构航空科技重点实验室

多功能轻量化材料与结构工信部重点实验室

精密驱动技术”国防重点学科实验室

纳智能材料器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国际合作科研机构:

南航-空客航空智能结构联合实验室

航空航天结构力学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

航空航天协同智能信息处理”、 “高性能压电驱动”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111”计划)基地

国际core-to-core智能结构联盟等国际合作科研机构

五、学生实习实践基地

本专业与30多家航空航天主机厂共同建立了产学研人才培养基地,为学生实习实践提供了优质平台。主要分布于:

成都飞机设计研究所

西安飞机设计研究所

沈阳飞机设计研究所

中国飞机强度研究所

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

中国直升机设计研究所

中航通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

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

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

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

等等

六、杰出人才



赵淳生院士

超声电机专家

郭万林院士

力学专家

袁慎芳教授

长江学者国家杰青

裘进浩教授

长江学者

魏小辉教授

国家卓青

吴大伟教授

国家海外高层次人才计划

邱雷教授

青年长江学者

季宏丽教

国家优青

刘圆副教授

国家重大人才工程A类青年人才

王亮教授

中国科协青托

任元强副教授

中国科协青托

陈健讲师

中国科协青托



七、本科生毕业去向


依托双一流学科专业,南航飞行器相关专业保研率25%以上,50%以上的本科毕业生进入国内外一流高校继续深造。毕业生就业率超90%,且多在中航、商飞、中电、航天等重大研究机构以及华为、大疆等世界500强企业就职。智能飞行器技术专业的人才需求迫切,以中国航空工业集团沈阳飞机设计研究所和成都飞机设计研究所为例,两个单位都设立了智能飞行器设计研发的相关部门,目前人才缺口近百人。预计未来5年,智能飞行器技术相关领域的人才需求日益迫切,有很大的增长潜力。

八、专业负责人寄语


专业负责人 袁慎芳教授

从莱特兄弟的“飞行者一号”,到护佑中华的长空利剑歼20战斗机,从近轨人造卫星,到远征无垠宇宙的深空探测器,人类对于长空和宇宙的探索从未停止。现如今,随着数字技术、信息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应用,航空航天飞行器技术正在进入自感知、自决策、自控制的智能时代。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智能飞行器技术专业是面向世界航空航天工业发展前沿方向和国家重大需求而开设的“新工科”专业,旨在培养具有工程实践能力、科技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复合型人才。

专业依托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力学两个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由中科院院士、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领衔教师团队,聚焦国家重大航空航天战略任务,科教融合、课赛结合,塑造面向未来的行业领军人才。热烈欢迎优秀学子加入智能飞行器技术专业,为建设航空航天强国贡献青春力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