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老师:
您好!本次青年学者午间沙龙,我们有幸邀请到航空宇航学院黄锐老师作《飞行器结构非线性气动弹性分析与控制》的报告。报告时间:4月15日(周五)12:00;报告地点:青年教授学术交流联谊会活动室(明故宫校区综合楼619室)。详情见附件!
注:本次活动提供午餐,有意向参加活动的老师和同学请在4月14日(周四)前通过电话(84895802)或发送邮件(kx@nuaa.edu.cn)报名。
欢迎您参加!顺祝您身体健康,工作顺利!
青年教授学术交流联谊会 校科协 航空宇航学院
2016-4-11
青年学者午间沙龙
题 目:飞行器结构非线性气动弹性分析与控制
报告人: 黄锐
时 间: 4月15日(周五)12:00
地 点: 青年教授学术交流联谊会活动室
(明故宫校区综合楼619室)
报告人简介:
黄锐,航空宇航学院振动工程研究所讲师。西北工业大学飞行器设计与工程专业学士,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飞行器设计专业博士。2012年荣获南航第二届“临近空间杯”博士生科技创新一等奖,2014年入选美国航空航天学会(AIAA)Senior M
ember。在固定翼飞行器非线性气动弹性力学与主动控制、跨音速非定常气动力模型降阶等研究方面取得重要进展,以第一作者在AIAA Journal,Journal of Guidance, Control and Dynamics, Journal of Fluids and Structures等期刊发表SCI论文8篇,其中航空航天领域顶级期刊AIAA Journal论文3篇,Journal of Guidance, Control and Dynamics论文1篇,流体-固体耦合力学期刊Journal of Fluids and Structures论文3篇。出版专著《高等气动弹性力学与控制》(科学出版社,2015)。研究工作得到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E.H. Dowell教授等国际学者的高度评价。目前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航空科学基金等项目。
报告摘要:
在飞行器设计中,必须深入分析结构与空气之间的气动弹性耦合,避免和抑制由此产生的颤振。尽管航空界、力学界对上述问题已有长期研究,但多数研究基于简化模型,导致研究方法无法应用于工程,或研究结果与工程有较大差异。例如,对于具有多个控制面的三维机翼,已有方法难以分析控制面带来的间隙非线性问题,导致颤振预测不准。又如,对于颤振主动抑制,已有方法未能计入反馈环节的时滞,导致控制失效。再如,跨音速气动力计算非常复杂,无法为颤振主动抑制提供简单有效的气动力模型等等。
近年来,报告人及团队针对上述问题开展了理论、计算、实验融为一体的工程科学研究。本报告重点介绍以下研究进展:在亚音速气动弹性力学方面,一是针对含多控制面间隙非线性的高维受控气动弹性系统,提出了新的非线性气动伺服弹性建模方法,可高效、精确地分析间隙非线性对气动伺服弹性系统的影响,预测其极限环颤振;二是揭示输入时滞对高维受控气动弹性系统稳定性的影响,提出了计入时滞的颤振最优主动抑制设计方法,进行了时滞最优颤振控制律的风洞实验验证。在跨音速气动弹性力学方面,一是针对多输入/多输出非定常空气动力系统,提出了高效、高精度的非线性气动力降阶模型,采用并行─串联的块结构模型构造简单的非定常气动力模型,仅用很少的Wiener模型并联就可实现对跨音速气动力的高精度预测;二是采用基于观测器的子空间辨识方法提高非线性降阶模型的动态线性部分辨识稳定性,进而提高非线性降阶模型对含激波运动和粘性效应的跨音速气动力系统的辨识精度和辨识稳定性;三是设计跨音速颤振主动抑制的自适应控制律,通过仿真证明该控制律可在较大的马赫数和动压范围内有效抑制机翼的跨音速颤振失稳。
主办单位:青年教授学术交流联谊会 校科协 航空宇航学院
2016年4月1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