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1月2日上午,应校教师发展与教学评估中心、教务处和航空宇航学院邀请,首届国家教学名师、清华大学博士生导师、我校“钱伟长”讲座教授范钦珊教授为我校师生作了题为“课程教学团队建设的理念与机制”的主题报告。国家教学名师、副校长施大宁教授主持了此次报告会。教务处处长王成华、副处长朱建军、教师发展与教学评估中心副主任江爱华、航空宇航学院常务副院长高存法、副院长蒋彦龙出席报告会,来自各学院的教学系主任、专业负责人、本科教学团队责任教授、青年教师代表以及研究生150余人参加了活动。此次活动还吸引了清华大学、南京理工大学、南航金城学院等校外老师参加。
施校长首先代表全校师生对范教授的到来表示欢迎,感谢其多年来对我校的教学与研究工作做出的突出贡献,并表示范教授80多岁的高龄仍然活跃在教学一线,这种一丝不苟、孜孜不倦的态度是所有年轻一辈的师生学习的楷模。
报告内容丰富、生动、精彩,范教授提出:双一流建设需要一流的本科教育;一流的本科教育需要一流的课程教学;一流的课程教学需要一流的教学团队。他还谈到了传统的教学团队建设机制被废止以后存在的如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亟待创新等问题,需要依靠国家、学校的组织、领导和政策来解决。对于课程而言,还要依靠好的教学团队。最后范教授结合以往在清华大学建设材料力学教学团队经验以及最近10年来在南航和北京工业大学工作的经历和体会,对教学团队的建设和青年教师教学培训,作了分析和研究,与大家分享了课程教学团队建设的理念――重视教学、研究教学、做好教学。课程教学团队建设的机制――教学团队的组成机制、实战培训机制、听课与评价机制、学术研讨机制、师生互动机制。
报告结束后,施校长对范教授的报告做了总结发言,再次感谢范教授无私的演讲与分享,高度赞扬了范教授幽默风趣又不失严谨睿智的教学风格。同时施校长对我校的青年教师在优秀教学团队建设和课堂教学方面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和希冀,希望他们能将教师这一职业当做自己毕生的事业,要时刻充满热情,勇于担当、勇于突破、勇于创新,化个人为团体,团结合作为建设双一流教学,取得更卓越的成就而努力!
本次报告会范教授对教师的课程教学和优秀课程团队建设提出了若干问题的思考,给青年教师提供了新的授课视角,对我校相关教学工作具有借鉴作用。
范钦珊,清华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我校“钱伟长”讲座教授;首届国家级教学名师奖获得者。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2011 年起受聘于北京工业大学。长期从事“非线性屈曲理论与应用”、“结构疲劳寿命”、“兆瓦级风力发电机叶片设计技术与设计方法”、“生物力学”等方面的研究。在国内、外发表论文80 余篇。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 项;全国优秀科技图书奖1 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1 项,二等奖2 项;全国高校自然科学二等奖1 项。国家发明专利1项。从事“材料力学”、“工程力学”等本科生教学工作。在高等教育的岗位上已经工作52 年,共为8000 多名本科生授过课,培养硕士生和博士生23 名。现在仍然活跃在本科教学第一线,为清华大学、北京交通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河海大学、南京工业大学、上海大学、北京工业大学、北京建筑大学等院校的本科生全程讲授“材料力学”和“工程力学”。出版教材、专著与译著30 余部。获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一项,二等奖2 项;北京市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3项;全国优秀教材一等奖1 项,二等奖2 项;国家精品教材1 项。上世纪90 年代以来,在全国80 多所高校作了100 多场关于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创新人才的报告和示范课,受到教育界和力学界认可与好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