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空学院,欢迎您!

系列学术报告会通知(李振环教授、凌祥教授、章青教授)

来源:航空学院 作者:张金凤 点击:1458 发布时间:2018-10-26 09:16:29

学术报告会通知

题目:镍基单晶高温合金塑性力学行为的多尺度模拟

报告人:李振环教授(华中科技大学土木工程与力学学院院长)

时间2018年10月29日9:00

地点:明故宫校区A18-529

主办单位:机械结构力学及控制国家重点实验室、科协、研究生院、航空宇航学院

报告内容摘要:

镍基单晶高温合金是航空发动机和燃气轮机叶片的首选材料。镍基单晶优良的高温力学性能来源于其独特的两相微结构(基体g相和沉淀增强g'相)。认识和刻画镍基单晶的高温力学性能,需从其微介观尺度下的变形机理入手。为此,通过微观尺度的分子动力学模拟,我们首先研究了位错与两相界面(g/g'相界面)之间的相互作用机理;然后,发展了介观尺度的三维离散位错动力学算法,研究了位错在基体(g相)相和沉淀相(g'相)中的运动及演化;在此基础上,基于代表性体积单元模型(RVE),发展了基于位错机制的晶体塑性本构模型及其有限元算法,并对镍基单晶高温塑性、蠕变及循环等典型行为进行了有限元计算模拟,有限元结果与实验结果具有较好的一致性。通过本研究,建立了镍基单晶高温合金微、细观变形机理与宏观行为之间的多尺度关联。

报告人简介:

李振环,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德国“洪堡”学者,“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2004),教育部高等学校力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2006-),华中科技大学土木工程与力学学院院长,工程结构分析与安全评定湖北省重点实验室主任。先后主持6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其中,1项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执行期:2017.01-2021.12)、1项科学挑战课题(执行期2018.01-2020.12)、1项项科技部国际合作项目子课题、1项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以及10余项工程应用项目的研究和开发。目前有多项课题在研。作为参加者,1999年获教育部科技进步三等奖,2002年获湖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2003年获陕西省科技成果二等奖,2004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005年获湖北省教学成果一等奖。在J. Mech. Phys. Solids、Int. J. Plasticity、Acta Mater.、Scripta Mater、Int. J. of Solids and Structures、J. of Applied Physics等国际学术期刊上发表SCI论文近60篇。

 

学术报告会通知

题目:力学在节能减排中的应用与展望

报告人:凌祥教授(南京工业大学长江学者)

时间2018年10月29日10:00

地点:明故宫校区A18-529

主办单位:机械结构力学及控制国家重点实验室、科协、研究生院、航空宇航学院

报告内容摘要:

流程工业是高能耗和高排放行业,我国的能耗是世界平均水平的1.6倍,排放量也十分巨大。随着我国对节能减排的标准提升,节能减排工艺正在向高参数方向发展(高温、超高压、深冷、强腐蚀、高磨损,超高速),如此严苛条件,对我们装备提出了很高要求,一方面要求高效低阻,另外一方面又要安全可靠。这些挑战和关键都与紧密力学相关,本报告以3个方面的典型案例,对力学在节能减排中应用进行了介绍,对未来发展趋势进行展望。

报告人简介:

凌翔,工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南京工业大学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江苏省特聘教授,杭州市钱江特聘专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南京市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入选国家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计划(A类),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第一层次培养对象。2012年入选江苏省第五届十大杰出专利发明人。主持国家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高技术、支撑计划和省高校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10余项。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江苏省科技进步一等奖等省部级奖励10余项。

 

学术报告会通知

题目:水利工程的若干计算力学问题与非连续变形破坏分析

报告人:章青教授(河海大学)

时间2018年10月29日10:50

地点:明故宫校区A18-529

主办单位:机械结构力学及控制国家重点实验室、科协、研究生院、航空宇航学院

报告内容摘要:

本报告包括两大部分。第一部分概述中国水利水电工程的发展情况,分析复杂条件下水利水电工程力学分析的主要特点,阐述其中面临的若干计算力学问题,包括:水工结构的应力变形分析与强度校核,混凝土材料和结构的开裂与裂缝扩展,混凝土坝浇筑过程的温度场和温度应力,大坝、地下洞室和高边坡整体失效的分析理论、方法和失效判据,水工结构的地震响应与安全评估,泄洪消能、高速水流掺气、泄洪雾化的数值模拟,水流压力脉动与诱发的结构振动等。

第二部分针对水利水电工程中的各种非连续变形和破坏现象,分析传统数值方法在模拟非连续变形和破坏问题时的困难,回顾近年来非连续变形和破坏分析的理论、模型和数值模拟技术的进展。重点介绍报告人所在团队发展的三类模型:具有初始间隙的多体结构相互作用分析模型、不连续介质变形体的界面应力元模型以及近年来国际计算力学界兴起的近场动力学模型,阐述相应的发展历程、理论基础、计算体系和在水利水电工程的应用情况,报告本课题组取得的主要成果。

报告人简介:

    章青,河海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曾任河海大学力学与材料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固体力学研究所所长、工程力学研究所所长。主要社会和学术兼职有: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九届江苏省政协委员,国际计算力学协会(IACM)理事,中国力学学会理事,中国力学学会计算力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南方计算力学联络委员会主任等。主要从事计算固体力学、灾变破坏力学的研究,主持、负责和参与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子项、重点项目和面上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和国家重点工程项目80多项,发表论文200余篇,出版专著和教材9部。解决了三峡、南水北调、长江跨江大桥等国家重点工程一系列关键力学难题。获部省级以上科技进步奖8次、霍英东教育基金会高校青年教师奖、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青年科技奖等奖励以及江苏省普通高校跨世纪学科带头人等荣誉称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