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9日下午,“专业移动课堂”第三站在C12-619会议室圆满举行。空气动力学系十余位教师代表与本科生面对面交流,聊专业、谈发展、话成长,本次活动由空气动力学系系主任史志伟教授主持。
活动伊始,史志伟教授结合现有的实验设备、研究人员和研究领域向大家介绍空气动力学系的发展历程以及发展状况,目前已具备了国内高校最完整的空气动力研究设施和条件,形成了一支优秀的教学、科研队伍,在多个研究方向上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赵宁教授先后结合自己的经历,生动的讲述了空气动力学的发展为国家做出的巨大贡献,列举了钱学森等从空气动力学专业走出来的中国伟大科学家的故事,引导同学们树立专业方面的文化自信,让同学们认识到空气动力学未来发展的多方面可能性。
随后,空气动力学系多位教师依次向同学们进行了详细生动的介绍。程克明教授告诉同学们,空气动力学是一门富有挑战性的学科,鼓励同学们不断积累,敢于迎接挑战,成为空气动力学未来发展的主力军。王焕瑾副教授给同学们介绍了飞行力学与飞行控制方向的研究条件与基础,包括实验室与软件基础,同时还向同学们介绍了目前该方向多方面的发展动向。国家级青年人才王岩教授向同学们介绍了他的研究方向并从“硬件”“软件”两方面生动形象地展示了课题组的优势,并结合同学们自身目标给出了发展方向的建议。张红英结合自己团队降落伞空气动力学方向的研究,讲述了与航天一院和航天三院等科研院所的合作。唐智礼教授从力学与工程数值方法两个领域及研究方向开始,向同学们展示了学科交叉为空气动力学发展带来的活力。顾蕴松教授深入浅出地介绍了系所的研究生培养特色,从新想法的诞生,到模型设计、实验研究、整机试验,再到实飞,向同学们展示了从概念到实验,从实验到实际应用的完整科研体系和培养学术研究与工程实践能力兼备的人才的培养体系。张军副教授通过自己的成长经历,告诉同学们空气动力学涉及领域的广泛性,包括航空、航天、船舶以及兵器等各个方面。钟伟老师从人类发展历史上对于能源的利用进程,向同学们讲述了自己对风电的认识以及新能源未来的发展潜力。董昊副教授指出要掌握好较为扎实的数理基础,理解“吃透”基础课程的知识点,提高动手实践能力,为后续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最后阶段进入了学生提问的互动环节,同学们踊跃提问,针对“我们以后可以做什么”、“现阶段学习科目与研究生要求的差距”、“计算流体力学具体研究内容”等感兴趣的方面提出自己的疑惑,在场老师一一耐心解答,与同学们对就业选择和职业发展进行了深入沟通。
通过本次专业移动课堂,同学们对空气动力学的研究方向有了深入的了解,对自己的职业规划有了更全面的认知,作为马上要跨入大学最后一年的大三学子,正是要做好人生规划的关键时候,要将短期规划和中期规划相结合,明确现阶段的努力方向和奋斗目标,借助学校的平台,实现更高的人生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