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空学院,欢迎您!

国家级教学名师王琪教授做客“航宇大讲堂”

来源:航空学院 作者:陈欢 点击:723 发布时间:2019-05-27 14:57:30

   5月23日下午,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国家级教学名师王琪教授做客“航宇大讲堂”,带来题为“梦想与挑战、继承与创新——从新科技的发展谈在大学学什么?怎么学?”的报告。航空学院副院长魏小辉、百余位教师和学生代表到场聆听了此次讲座。

   首先,副院长魏小辉对王琪教授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并介绍了王琪教授的教学成就与科研经历。

   王琪教授以中国梦开始,讲述了新科技的发展对实现中国梦的推动作用,创新是时代的主题,挑战和继承就是联系梦想与创新的桥梁。本次报告分大学生的梦想与挑战、科学技术的发展与创新和在大学学什么、怎么学三部分。

   王琪教授指出不同的阶段,我们会有不同的梦想,考上大学只是梦想的开始,如何学到本领、如何完善自我能力都是在大学需要解决的问题。王琪教授通过大学生的课堂实例、课后实验与思考告诉同学们在未来的工作过程中解决问题不是做题,没有已知条件和唯一答案,应该尽可能用所学知识来分析和解决问题。并用科技创新中一些具体项目告诉同学们,离开了扎实理论基础的创新梦想是不可能实现的。王琪教授还通过大量实例引导同学们思考,鼓励大家成为他人排忧解难、为国家担当奉献的追梦人。

对于如何实现梦想,什么是创新的源泉和动力?王琪教授用常平架在指南针和香囊-金盂的结合下诞生的过程、陀螺定向仪在航海导航的价值、勇气号到好奇号火星探测器的改进以及拉格朗日点从理论探索大客观验证再到实际应用的过程等科学发展史上的典型实例,告诉同学们创新的源泉是自然现象的启发和已有成果的继承,创新的动力是兴趣、好奇和追求。

   王琪教授引用爱因斯坦的名言启迪大家大学该怎么学:大学的教育价值,不在于学习很多事实,而在于训练大难会思维。他结合自己自己带领学生做科创的经历告诉同学们,只有发现学习中的不足才能提高自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王琪教授还用侧方位停车这个生活常见的现象引导同学们思考前行入位和倒车入位的利弊,告诉了同学们多思考,才能使所学知识发挥更大的用处。

   最后,王琪教授引用“大学独一无二的精神实质在于:它要对历史和未来负责,而不仅仅是或主要是对现在负责。大学关乎:塑造一生的学习,将传统传承千年的学习”勉励在场师生。

   王 琪: 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 1978年考入北京航空学院(现北京航空航天大学),1982年毕业于飞行器设计与应用力学系,同年留校任教;曾任中国力学学会理事、中国力学学会动力学与控制专业委员会委员(兼多体系统动力学专业组组长);现任中国力学学会教育工作委员会、教育部力学基础课程教学指导分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国家级精品课程-理论力学(2003年)、国家级优秀教学团队-基础力学课程团队(2007年)和国家级资源共享课程-理论力学(2015年)的负责人;科研方向:多体系统动力学;主持并完成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课题和航空航天领域的横向课题,在国内外刊物(Multibody System Dynamics, Nonlinear Dynamics, 力学学报等)上发表数十篇学术论文;主编的《理论力学》获得北京市和教育部精品教材(2011年);两次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2001年,2015年)、获得首届国家级教学名师奖(2003年)、获得原中国航空工业总公司科技进步(1999年)奖和宝钢优秀教师奖、2015年入选中组部“万人计划”(教学名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