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全国政协十三届四次会议和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分别于3月4日和3月5日在北京开幕。第十三届全国政协委员、副校长施大宁,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航空学院教授王立峰认真履行职责,积极参政议政,把南航人的声音带到全国“两会”上,新闻网开设“两会上的南航声音”专栏,转发主流媒体对我校代表委员的相关报道。
3月9日,江苏电视台教育频道“两会说教育”专栏采访全国人大代表、我校航空学院教授王立峰教授,王立峰代表围绕加强基础研究,支持国防特色高校建设接受记者采访。
3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要紧扣产业链供应链部署创新链,不断提升科技支撑能力。”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也提出,“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坚持创新驱动发展, 全面塑造发展新优势。”全国人大代表、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机械结构力学及控制国家重点实验室教授王立峰认为,基础研究是科技创新的源头,是实现科技自主自强的关键。他建议,科学分配基础研究经费,支持科研一线工作者以“十年磨一剑”精神,实现关键核心领域重大突破。
落实政府工作报告要求 科学分配基础科研经费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健全稳定支持机制,大幅增加投入,中央本级基础研究支出增长10.6%,落实扩大经费使用自主权政策,完善项目评审和人才评价机制,切实减轻科研人员不合理负担。”作为深耕科研一线近20年,主要从事纳尺度系统动力学研究的专家,王立峰备受鼓舞,“‘卡脖子’的问题归根结底还是基础研究的问题,而基础研究需要长期的积累,需要能长时间地坐‘冷板凳’,能潜心地去研究一些科学的问题。”
王立峰建议,科学分配基础研究经费,对重点基础研究项目,要持续支持,适当增加 “基本科研业务费”的比重,“能不能提高一些高校的基本科研业务费的支持力度。因为一个领域一个方向有它的高潮期,有它的低潮期,在低潮期拿不到经费的,很可能会影响到科研人员科研工作的持续性,实际上也就很难做到‘十年磨一剑’。”
支持国防特色高校建设 为国防科技创新做贡献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科技强军”“聚力国防科技自主创新、原始创新”。王立峰建议,加大对国防特色高校“双一流”建设的支持力度,满足国家对国防科技创新、军工人才培养的需求,“更加支持国防特色高校一些基础研究的平台,包括国家实验室、国家重点实验室、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和国防重点学科实验室的这些建设,可以提高国防特色高校基础研究的水平,进而解决国防领域的一些关键的‘卡脖子’技术,进而为国家的安全、国家的国防建设提供更大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