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简介:
施梦琪,女,汉族,1997年8月生,中共预备党员,航空宇航学院飞行器设计与工程专业2015级“冯如”培优班学生。曾获国家奖学金、校一等优秀学生奖学金、校一等学业奖学金、全国大学生数学竞赛一等奖、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二等奖、周培源全国大学生力学竞赛江苏省一等奖、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物理学术竞赛二等奖等奖项。
事迹正文:
初次结识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还要追溯到2014年,高三,同学间传阅的南航招生宣传册吸引着我的目光,让我第一次将这个概念中的名字实体化。高中的我们每个人都在尽力为提升高考成绩做最后的冲刺,却很少思考经历了高考后应该去往何处。很多高校带给我的印象是千篇一律的,唯有南航以其航空航天学科见长的特点、以所学报效国家的精神,深深吸引了作为理科生的我。
2015年初,填报自主招生申请,我经过了更长时间的关注,了解到无数从南航走出的航空航天人,了解到南航深厚的学术氛围、严谨的教育态度。这点燃了我心中的航空航天梦想,所以我毅然申请了南航的王牌专业——飞行器设计与工程的自主招生。
参与南航自主招生让我有幸以低于南航高考投档线被录取,成为南航15级飞行器设计与工程专业的一名学生。
读万卷书,以积跬步
大学生涯的一开始,伴随而来的就是巨大的压力感。大一开学,学校组织进行长空学院培优班的选拔考试,而我被告知由于高考成绩不满足条件,没有资格参与培优班的选拔,这令我十分沮丧。所幸后来由于在水平测试中表现优异获得和培优班同学一同学习工科数学分析这门课程的资格。我十分珍惜这一机会,能和许多优秀的同学一起打下良好的数学基础。可是面对这样一门内容和难度接近数学分析,课时却和高等数学一样的课程,我一时间无法接受老师快速度的讲解,来不及消化接二连三的知识点。
一次小测验的失利让我意识到和同样坐在这个教室里的同学的差距,我仿佛如梦初醒般重新打开课本,一有时间就钻研题目,我只想证明我不比任何一个人差。我开始养成每天自习的习惯,过上了自习室食堂宿舍三点一线的生活,摒弃烦心的琐事,转而专注于学习。到大二我面对更加紧锣密鼓、难度陡升的课程,我也井井有条地梳理知识点,深入理解重点难点,一路将理论力学、材料力学等专业课程斩落马下。大三上的生活对我亦是全新的挑战,面临几乎每周都有一门课程结课考试的状况,我不光要做好该门课的复习工作,更不能放松其余课程的学习,在课堂上,在自习室,我所投入的是百分之一百的思考。
渐渐地,从不满南航投档线进入人才济济的飞设专业,到大一上专业排名前三十,大一下专业排名前三,先后入选卓越工程师计划、“冯如”培优班,大二、大三学年连续两年以4.7的平均学分绩点列专业第一,综合测评成绩专业第一。大学期间两次获得国家奖学金是对我努力的肯定,三年的努力拼搏也让我收获了绩点4.5,在近300人的专业中排名第一的好成绩。
行万里路,以游江海
我不是一个爱满足的人,我更愿意相信“不进则退”。知识的不断累积使我内心走出去看世界的想法日渐强烈,渴望踏向万里之外的博世之旅。于是,我报名了学校的雅思培训班,这意味着一周四个晚上将用于雅思课堂,而丧失了晚自习的时间。面对飞设专业培优班满满当当难度又较高的课表,一直以来我习惯于结束一天的课程之后利用晚自习回顾整理,而没有晚自习对我无疑是巨大的挑战。于是,这样的生活开始了:每天六点下课,我带着中午买好的面包来到六点三十即将开课的雅思教室,将近九点结束雅思课程。因为雅思课程多安排在七号楼,而七号楼的关门时间又较早。于是,九点的将军路校区,从七号楼到一号楼的距离,成了我最熟悉的路。这一天属于我的晚自习从九点才刚刚开始。这样的生活维持了整整三个月。期间我给家里打电话,妈妈问我:课那么多还要学雅思来得及吗?累不累啊?我总是轻描淡写地说一句:妈,不累,不就是多学一门英语课嘛,正好换换脑子。而事实究竟是什么样,只有我自己知道。
现在,我通过了雅思考试,成绩达到7.0,通过国家留学基金委交流项目选拔,在大三下学期受全额资助前往全球排名前二十的英国爱丁堡大学交流学习。初到万里之外的英国,尽管长期以来在国内接受英语教育,听力和口语仍是我最大的短板,于是语言不通成了我最大的障碍。在接受全英文授课的情况下,我一开始难以在课堂上听一遍就完全明白课程教授的内容,所以只能下课以后重复播放课堂录音,配以老师讲课的幻灯片,试图搞懂每一个令我疑惑的点。功夫不负有心人,我逐步克服语言障碍,最终总计40学分的课程拿到A等级,其中thermofluids一课更是在英国大学40分及格70分优秀的评价体系下罕见地拿到了91的高分。在爱大学习期间,我大量查阅外文资料,完成了用于农田灌溉的水泵的理论设计,完成了基于MATLAB的桁架桥和碳陶刹车盘设计,独立完成5门专业课程合计40余页的全英文报告,收获国外教授好评。
格万般物,以求真知
知易行难,博世需要的不仅仅是对理论知识烂熟于心,积极参与各类实践活动是我践行“格物致知”的主要途径。我不再一味满足于完成专业课程的学习,转而积极参加各类竞赛,一方面在实践中检验专业知识,一方面开拓视野培养学术能力,努力做到全方面发展。这一年的尝试让我收获了全国大学生数学竞赛一等奖、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二等奖,江苏省力学竞赛一等奖,江苏省高等数学竞赛二等奖及许多校级奖项。在科创方面,我参与了学校有关涡流式阻抗传感器的自由探索项目,在理论分析成立的基础上完成了测量电路和平面涡流柔性线圈的设计和实物制作。
学术的象牙塔内从来不缺乏独善其身之人,我一直坚信通过与同学们分享学习经验不仅能使我查漏补缺、精进所学,也能在自身进步的同时带动他人一同奋进。我在保证自己全身心投入学习的同时,在宿舍中与舍友互相勉励进步,在班级中起表率作用,在学院里,我是航宇微课的常驻讲师,在平日里和期末临近时为同学讲解专业课内容,着重帮助学习有困难的同学弥补基础知识。同时我参与了学校学业帮扶组织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作为校学习支持辅导中心的一名讲师,义务帮扶学业上有困难的同学,详尽地解决他们所提出的学习问题。在主讲理论力学这一门同学们普遍认为难度较大的课程时,我十分注重知识框架的梳理,配以典型例题讲解,并且根据课程的重点难点预测考试方向,帮助参加培训的同学取得满意的成绩。
作为“科技的陶瓷,艺术的直升机”实践团队的主要成员,我前往江西景德镇,一睹同时孕育直升机与陶瓷、古典与现代的沃土真容。一方面调研景德镇陶瓷的前世今生,一方面深入了解直升机的发展历程,并与中航工业直升机设计研究所的总设计师和两任党委书记进行了长达四小时的面对面对话,该次实践的调研报告被发表于中国网的科学板块。
站在研究生的分岔路口,看着许多同学或因为未来不利的就业形势或因为暂时不够理想的工资待遇而转往其他专业,我内心也动摇过。但是,博世之旅让我坚定了起初“航空报国”的理想,期待用我们这一代人的力量将中国航空航天事业推上新的高度。现成功保送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继续飞行器设计专业的学习。我始终相信,博世,是为了更好的归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