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报告会通知二则(卢东强研究员 & 李伟鹏副研究员)

时间:2016-05-30来源:航空学院点击:231
报告题目1:分层海洋中波浪与超大型浮式结构物的相互作用
报告人:卢东强 研究员(上海大学 上海市应用数学和力学研究所)
报告题目2:增升装置噪声的大涡模拟研究
报告人:李伟鹏 副研究员(上海交通大学航空航天学院)
报告时间:2016年6月3日(周五)14:30
报告地点:C12楼六楼报告厅
主办单位:科协、航空宇航学院
 
报告简介1:海洋超大型浮式结构物(Very Large Floating Structures,简称VLFS),广义地讲包括人造的超大型浮式结构物和天然的大面积冰盖;狭义地讲,仅指前者。VLFS的水平尺度远大于垂向尺度,在复杂海洋环境和表面运载器的作用下,VLFS的弹性变形和流固耦合作用是不容忽视的。出于资源开发、空间利用和军事基地建立的需求,国内外海洋工程和学术界掀起了研究人造VLFS的热潮。
将密度分层的海洋模拟成两层密度均匀、无粘、不可压缩的流体,超大型浮式结构物模拟为漂浮的弹性薄板。在小振幅波动和小挠度变形的假定下,基于理想流体的势流理论,建立了波板相互作用线性数学物理模型。在谐波假设下,导出了挠曲重力波色散关系新型的显式表达。我们提出了一个适合于两层流体新的内积形式,研究了波浪的散射和结构物的受力分布。特别地,考虑了半无限长与有限长平板正入射、半无限平板斜入射、圆板的散射、圆板环绕立柱的散射等情形。详细地讨论了各位物理参数对波浪散射和板的水弹性响应的影响。
报告人卢东强简介:
卢东强,复旦大学力学理学学士(1995)、上海大学流体力学工学硕士(1998)、香港大学海洋与近海工程哲学博士(2003)。2009年2月,破格晋升为上海大学研究员,同年5月获博士生导师资格。曾主持十余个项目,分别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上海市教育委员会、海洋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水利工程仿真与安全国家重点实验室等单位的相继资助,并参加了973项目子课题。以第一或通信作者发表SCI论文三十余篇。现任《Journal of Hydrodynamics》(SCI & EI)和《水动力学研究与进展》执行编委、《力学季刊》等四种中英文期刊编委、中国力学学会流体力学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数学学会奇异摄动专业委员会理事。曾入选“上海市青年科技启明星计划”(2007),获得“周培源水动力学奖”二等奖(2015)。目前,在流体力学领域的主要研究方向包括“分层海洋中运动潜体生成的内波及其表面效应”、“海洋超大型浮式结构物的水弹性理论及其应用”等问题;在应用数学领域的研究兴趣侧重于“近似解析方法在水波动力学中的应用。”
报告2简介:增升装置噪声是大型客机机身噪声的主要组成部分,是大型客机起/降过程中的重要噪声源,直接关系到大型客机的适航、环保性和安全性。报告人利用大涡模拟和高精度数值格式,开展了增升装置的流场/声场一体化研究,明确了增升装置中典型的非定常流动特征,重点分析了噪声中近场的传播规律,掌握了噪声的产生位置、强度和频谱特性;利用相平均技术和本征正交分解,抽取了湍流中的含能大涡结构,分析涡系结构的空间分布及相位变化,研究了流场与声场之间的反馈机制,明确了湍流脉动、涡系结构与噪声信号之间的反馈机制,阐明增升装置噪声的产生机理;提出了一种预测缝翼噪声的理论模型,并进行了多攻角条件验证;另外开展了针对增升装置噪声的主被动控制技术研究。
报告人李伟鹏简介:李伟鹏,上海交通大学航空航天学院特别副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上海交通大学吴镇远空气动力学研究中心成员,获东京大学博士学位。从事气动噪声、大涡模拟和流动控制方向的科学研究,在Physics of Fluids、AIAA Journal等国际著名期刊发表论文数篇,曾负责国家自然科学青年基金、国家“973”子课题、ZZ预研基金等课题,与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开展国际合作课题研究,与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开展校级的联合培养硕士/博士项目,目前重点关注飞行器阻力和噪声等方面的非定常流动问题。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