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OA
学院概况
学院简介
学院领导
学院机构
学院文化
历史沿革
学院分布图
系所设置
系所概况
飞行器系
结构工程与力学系
基础力学与测试系
人机与环境工程系
空气动力学系
航空航天交叉研究院
学科建设
学科建设概况
双一流学科
国家重点学科
江苏省优势学科
工信部重点学科
江苏省重点学科
学科建设工作组
师资队伍
队伍概况
院士
国家级人才
正高级
副高级
中级
人才培养
本科生培养
研究生培养
学位评定分委员会
学生工作
教师发展
招生就业
本科生
硕士生
博士生
国际合作
国际合作概况
联合办学
联合科研
联合机构
引智基地
国际会议
出国(境)交流
境外专家来访
留学生
科学研究
科研概况
科研项目
科研经费
科研成果
学术交流
质量管理
保密管理
安全管理
平台基地
平台基地统计
国家级科研平台
国家级教学基地
学科创新引智基地
省部级科研平台
省部级教学基地
大型仪器设备
安全管理
学院级科研机构
党群工作
院党委委员
党建工作
团建工作
工会工作
表彰奖励
院友社区
院友快讯
院友风采
院友捐赠
院友分会
院友联络员
管理文件
学院文件
学科建设管理制度
人事管理制度
本科教学制度
研究生教学制度
科研管理制度
学术交流制度
国际交流制度
保密管理制度
质量管理制度
实验室管理制度
安全管理制度
学生管理制度
设备及资产管理制度
消防安全管理制度
招贤纳士
下载专区
学科建设常用表格/流...
本科教学管理常用表格...
研究生教学管理常用表...
科研管理常用表格/流...
科研相关财务流程及表...
项目申请交流专栏
保密管理常用表格/软...
质量管理常用表格/流...
设备及资产管理相关表...
学术交流相关表格/流...
安全管理常用表格/流...
消防安全管理常用表格
学院概况
学院简介
学院领导
学院机构
学院文化
历史沿革
学院分布图
系所设置
系所概况
飞行器系
结构工程与力学系
振动工程研究所
结构强度研究所
微纳器件系统研究所
智能材料与结构研究所
精密驱动与控制研究所
基础力学与测试系
人机与环境工程系
空气动力学系
航空航天交叉研究院
学科建设
学科建设概况
双一流学科
国家重点学科
江苏省优势学科
工信部重点学科
江苏省重点学科
学科建设工作组
师资队伍
队伍概况
院士
国家级人才
正高级
副高级
中级
人才培养
本科生培养
专业介绍
教学成果奖
课程与教材建设
实践教学改革
创新创业教育
优秀生培养(培优班和...
教学改革与研究
教学运行工作
研究生培养
研究生教学成果
导师队伍
一级学科研究生培养指...
研究生教学主任
学位评定分委员会
学生工作
学工动态
学工团队
教师发展
招生就业
本科生
本科生招生信息
本科生就业信息
硕士生
博士生
国际合作
国际合作概况
联合办学
联合办学项目简介
联合科研
联合科研项目简介
申报指南
联合机构
联合实验室简介
联合研究中心简介
引智基地
国际会议
会议通知
会议举办申报流程
历次会议集锦
出国(境)交流
相关手续办理流程
教师交流
学生交流
境外专家来访
学术报告通知
引智项目
访问纪实
留学生
相关通知
留学生风采
科学研究
科研概况
科研项目
科研经费
科研成果
学术交流
质量管理
保密管理
安全管理
平台基地
平台基地统计
国家级科研平台
国家级教学基地
学科创新引智基地
省部级科研平台
省部级教学基地
大型仪器设备
安全管理
学院级科研机构
党群工作
院党委委员
党建工作
党员发展转正公示
党内活动和支部建设
党员学习园地
团建工作
团内公示
青年风采
工会工作
文体活动
教工之家
工会福利
教代会/工代会
表彰奖励
院友社区
院友快讯
院友风采
院友捐赠
院友分会
院友联络员
管理文件
学院文件
学科建设管理制度
上级规章制度
学校规章制度
学院管理制度
人事管理制度
人才引进
师资建设
聘用(任)管理
劳资与社会保障
出国/出境管理
其他
本科教学制度
本科教学制度清单
上级规章制度
学校制度_教学建设规...
学校制度_专业与课程...
学校制度_教材建设与...
学校制度_实验实践教...
学校制度_优秀生培养
学校制度_学籍与学位...
学校制度_教学运行管...
学校制度_教学规范与...
学院管理制度
典型案例汇总
研究生教学制度
研究生教学制度清单
上级规章制度
学校制度_研究生招生
学校制度_研究生培养
学校制度_研究生学位
学校制度_学籍与研究...
学校制度_导师队伍
学校制度_研究生其他...
学院管理制度
科研管理制度
上级规章制度
学校规章制度
学院管理制度
学术交流制度
国际交流制度
保密管理制度
质量管理制度
实验室管理制度
上级管理制度
学校管理制度
学院管理制度
安全管理制度
上级管理制度
学校管理制度
学院管理制度
学生管理制度
设备及资产管理制度
上级管理制度
学校管理制度
学院管理制度
消防安全管理制度
上级管理制度
学校管理制度
学院管理制度
招贤纳士
下载专区
学科建设常用表格/流...
本科教学管理常用表格...
流程及要求
常用表格
研究生教学管理常用表...
科研管理常用表格/流...
各类合同办理相关表格
常用流程
各类合同范本
用印申请、事业单位法...
各类专利相关流程及表...
SCI、EI、CPCI数据库...
科研相关财务流程及表...
项目申请交流专栏
保密管理常用表格/软...
常用表格
常用软件
常用流程
质量管理常用表格/流...
设备及资产管理相关表...
学术交流相关表格/流...
安全管理常用表格/流...
消防安全管理常用表格
新闻公告
学院新闻
党委行政公告
人事公告
学生工作公告
科研学术公告
招纳贤才
当前位置:
首页
新闻公告
学院新闻
我校校友吴光辉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时间:2017-11-28
来源:航空学院
点击:
204
11月27日,中国工程院2017年院士增选结果公布,经各学部选举和全院全体院士大会终选等程序,选举产生了67位新当选院士,我校1977级校友、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C919大型客机总设计师吴光辉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至此,我校已培养了13位两院院士。
吴光辉:成为飞机总设计师是一生努力的梦想
吴光辉1982年毕业于南京航空学院飞机设计专业,不仅担任C919的总设计师,还获得过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国防科技成果一等奖,某重点型号首飞获中国航空工业第一集团公司一等功、国防科工委个人一等功,某重点工程载机改装获中国航空工业第一集团公司科技成果一等奖、全军科技成果一等奖,中国航空工业第一集团公司“航空报国杰出贡献奖”。
在众多的荣誉面前,这位站在飞机设计研究前沿、为中国航空事业立下汗马功劳的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简称中国商飞)副总经理却谦虚地说: “国家需要我们,我只是做了自己应该做的事情。”成为飞机总设计师,是吴光辉一生为之努力的梦想。
考入南航,他一个人从汉口坐船来到南京
与南航结缘,对于吴光辉来说实属意外,而这样的意外也让他的人生有了一个新的起点。1977年,全国恢复高考,当他得知高考的机会时,一股巨大的力量和激情促使他发奋努力。凭借惊人的毅力,他在千军万马中闯了过来。那个时候都是先录取后选专业,当时南航的专业都是保密的,专业介绍很少,懵懵懂懂的他也不知道怎么选择。“我个人比较爱好电子,后来一看专业很多,有飞机设计、电子电气、雷达、发动机等,当时就想学飞机设计,将来可能做总设计师,于是就报了飞机设计专业。”这个简单而朴素的想法使吴光辉与航空结下了不解之缘,飞机设计事业也成为了他一生的追求和挚爱。
入学报到的时候,吴光辉一个人从汉口坐船到了南京。回忆起当年的学习时光,吴光辉感慨道:“我刚进校门的时候学习基础不是特别好,在物理、化学、英语等课程上和其他同学相比差距还不是很大,但是高数明显感觉很吃力。”为了弥补过去政治运动耽误的学业,吴光辉刻苦求学,比别人花了更多的时间、下了更多的工夫。每次上完课,吴光辉就到自习室、图书馆看书,把课余时间几乎全用在了复习和自学上。为演算一道高数题,他时常沉浸其中,等有抬眼的工夫时,发现整个教室只剩下自己一个人。
学校除了开设各种专业课程,还特别重视工程实践。吴光辉记得,大学二年级的时候,学校组织他们到国营峨嵋机械厂实习,他被分到飞机设计研究所学习锻炼。在那里,他和研究所里的技术人员们一起钻研如何改进飞机结构、提高作战能力。有些看似深奥的问题在一次次的技术钻研和思想碰撞中逐渐变得清晰起来。所里老师傅们丰富的“作战”经验更让他受益匪浅,“这种真实的工程环境对我后面的成长很有帮助!”学校重视实习实践的良好氛围也深深影响了吴光辉。
逐渐挑起飞机设计的大梁
从南航毕业后,吴光辉被分配到了航空工业部603所担任技术员。刚开始,这位年轻的技术员并未引起大家的太多关注。但吴光辉踏实肯干、刻苦钻研,基于在大学学到的扎实的专业基础,加之对计算机这种新生事物的快速掌握,他逐渐显现出了在专业领域的优势。
随着身边老同志的陆续调走,他渐渐成了设计小组的主力。由于缺少人手,整机的运算、燃油的消耗、弹药的消耗所造成飞机重心的变化等一系列数据,都由他来负责计算。凭着对航空事业的这股执著劲儿,经历种种磨炼的吴光辉慢慢挑起了飞机设计的大梁。
从1987年开始的3年,吴光辉从军用飞机设计转到了民用飞机设计。1990年,他又重回军用领域,转入预警机的研制。凭着深厚的专业技术积累和全面的综合素养,吴光辉总能从宏观上把握设计,从工程方面综合权衡利弊,显示出了超强的把握全局的胆识和魄力。事实证明,他10多年的心血没有白费。在他的带领下,我国预警机研制开启了新的征程,他主持的科研项目获得了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他个人排名第一。
2005年,事业有成的吴光辉勇挑重担,从战斗机的设计中抽身出来,投身到ARJ21民用客机的设计中。ARJ21是中国第一次完全自主设计并制造的新型涡扇支线飞机。吴光辉认为,ARJ21的研制不仅为我国大飞机项目打下了良好基础,而且通过ARJ21项目,我们开始培育出自己的民机市场开发、产品研发和售后服务能力,使我国在世界民机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在他的带领下,ARJ21支线客机首次获局方审定试飞成功,在ARJ21设计上所积累的经验成为大型客机C919设计的前奏。
挑战国产大飞机设计
C919是中国继运10后自主设计的第二款国产大型客机。2008年5月,中国商飞挂牌成立,吴光辉调任新岗位,担任起中国商飞副总经理和C919大型客机总设计师。在多次与美国、德国、法国的合作交流中,吴光辉感受到了从未有过的压力。国内基础的薄弱和国外技术的垄断与封锁使得一切都是从无到有、赤手空拳摸索的过程,前进的每一小步都面临着巨大的压力。他说: “我们设计C919,要做整个气动力设计,从机翼、机身到整机,从计算到分布试验。我们要体现技术的先进,如果没有其他机型先进,就没有优势和市场。我们在完全没有前人经验可参考的情况下进行这项工程,如何组织运作推进整个项目成为最大的决策。”
如何打破国外的技术壁垒,如何调配国内的优势资源?吴光辉带领他的设计团队,在整体论证的基础上,集全国的力量做好这件事:一方面,组织来自南航、北航、西工大等高校的研究人员组成大型客机联合工程队,开展大型客机联合论证工作;另一方面,将现有的先进飞机设计方案拿出来,通过类比、对比研究,在博采众长的基础上,确保安全性,突出
经济
性,提高可靠性,改善舒适性,强调环保性,以满足国际标准,实现性能的超越。
为了实现预期目标,吴光辉带领大家实行“711”和“724”的工作模式。“711”,是指一个星期工作7天,每天工作11小时;而“724”是指在关键工作上7天24小时运转,工作人员进行倒班。而他自己,更是不记得有多少个节假日奔波在去往各个科研院所的路上。“每一个环节都不允许出现任何问题,一定要稳扎稳打。”吴光辉总是这样告诫自己。在他的带领下,2011年,C919完成了大飞机的初步设计工作,其中包括立项论证、可行性论证和预发展3个阶段,并于2011年12月9日通过国家级初步设计评审,全面进入工程发展阶段。按照计划,2012年将完成三级数字样机设计,发放全部生产用数据;完成共计70项风洞试验、结构强度研发试验、零部件符合性验证试验,飞行控制、液压、起落架、航空电子等主要系统综合试验开展安装调试;完成16项关键技术攻关,开展18项关键技术攻关。
吴光辉简介:
吴光辉,1977年考入南京航空学院飞机设计专业,从1982年起,历任六O三所总体室设计员、副主任、主任、民机总体设计研究室主任、民机总体分部主任、副总设计师、所长助理、副所长、中国航空工业第一集团公司第一飞机设计研究院副院长;从2006年起,先后担任第一飞机设计研究院院长、党委副书记、998型号总设计师、ARJ21型号总设计师、“998工程”现场指挥部总指挥、大型运输机研制现场总指挥;2008年3月至今,任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党委委员,COMAC919大型客机总设计师。
荣获“某飞机工程”国防科技成果一等奖;某重点型号首飞获中国航空工业第一集团公司一等功、国防科工委个人一等功;“某重点工程载机改装”获中国航空工业第一集团公司科技成果一等奖、全军科技成果一等奖;中国航空工业第一集团公司“航空报国杰出贡献奖”;中国航空工业第一集团公司、中国国防邮电工会全国委员会“劳动模范”称号;国家人事部、国防科工委“国防科技工业系统劳动模范”称号;国防科工委“国防科技工业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称号;陕西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称号;2007年获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高新工程重大贡献奖”并颁发金质奖章;获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2011年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个人排名第一。中共第十七次代表大会代表,第十一届和第十二届全国政协委员。
――转自南航新闻网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