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1:先进材料发展展望
报告人1:成会明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
时间1:2021年6月9日(周三)上午9:00
地点:科学馆报告厅
报告人简历1:
成会明,汉族,工学博士、教授,碳材料科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中共党员、九三学社社员。1984年毕业于湖南大学获工学学士学位,1987、1992年在中科院金属研究所获工学硕士和博士学位(与日本联合培养),曾在日本长崎大学任教、美国MIT访问研究,现任中国科学院深圳理工大学材料学院名誉院长和碳中和技术研究所所长、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沈阳材料科学国家研究中心先进炭材料研究部主任。主要从事碳纳米管、石墨烯、其他二维材料、能量转换和储存材料等研究。已获得发明专利150多项,以石墨烯、六方氮化硼和电池材料等技术发起成立了8家新材料公司。在国内外学术会议上做特邀报告190多次,发表论文750余篇(H因子138、被引用约100000次),是科睿唯安公布的化学和材料两个领域的国际高被引科学家。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2项)、国防科技进步二等奖、何梁何利科学与技术进步奖、美国Charles E. Pettinos奖、德国Felcht奖、美国ACS Nano讲座奖等奖励。曾任《Carbon》(碳)副主编、《新型炭材料》主编,现任《Energy Storage Materials》(储能材料)创刊主编、《Science China Materials》(中国科学-材料)副主编。
报告题目2:历史大变局之下的科技创新之路——量子行动在广东
报告人2:俞大鹏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
时间2:2021年6月9日(周三)10:50
地点:科学馆报告厅
报告人简历2:
俞大鹏,1959年3月16日出生于宁夏中卫。1993年毕业于法国南巴黎大学固体物理实验室(博士)。201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技术学部院士。俞教授长期从事低维纳米结构物理性质与器件效应研究,是半导体量子线等低维量子材料的规模制备和物理性质表征研究方面的国际先驱。近十几年来,其研究重心集中在对单根纳米线、单体量子结构的光电力热磁等物理性质的精确量子调控上,取得了一系列成果,为我国开展量子计算奠定了坚实基础。2016年6月,俞教授全职到南方科技大学工作,致力于量子科研平台的建设。经过4年多的努力,已完成了深圳市十大基础研究机构之一的深圳量子科学与工程研究院的筹建工作。该研究院已在未来信息材料与器件、量子模拟与量子计算、量子精密测和量子工程应用等方向布局开展研究。基于所取得的研究成果,俞大鹏教授共计发表500余篇论文,被同行参考他引三万余次,h-因子91。2014至2019 年连续进入在Elsevier 发布的在全球具有重要学术影响力的中国高被引学者,位列“物理与天文”学科榜单的前列。
报告会前进行短暂的成立仪式,请拟参加人员于6月8日12:00前,向学院科研办报名,邮件、短信、微信、电话等方式均可。
学院学科科研保密办 84892100 张金凤
2021.06.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