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落实学校教育教学工作会议要求,推行“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学校定于每年面向全校开展两次优质“课堂教学观摩月”活动。
“课堂教学观摩月”集聚我校一流师资以真实课堂与精品示范观摩相结合的方式面向全校教师集中展示一批优质课堂资源,发挥优秀教师、优质课程的示范引领和辐射作用,加强教学研究交流,加快推进卓越本科教育教学建设进程,每年推荐多门优质课程,吸引众多教师参与学习。
10月23日上午,来自各学院的14名教师参加了航空学院郑祥明教授主讲的《飞行器设计创新实验》课程观摩活动。开放课堂过程中,郑老师从微小型飞行器创新实践案例分析入手,介绍了飞行器设计专业立足国家战略需求、创新驱动发展和跨学科交叉融合的专业属性和发展趋势,强调了实践创新在专业学习中的重要性,并由此引出了本次实验课程的任务主题:微小型双轴飞行器的制作、调试与试飞。本次实验课程任务要求学生完成微小型双轴飞行器的零部件装配、控制参数调试以及分场景试飞测试,具有典型的创新性、实践性以及跨学科属性,充分显示了飞行器设计与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计划的培养内涵。

观摩教师反馈:
航空学院轩啸宇:
在观摩郑祥明老师的飞行器设计创新实验课程时,我深切感受到其教学设计的精妙与匠心独运。课程伊始,郑老师以近期引发广泛关注的军事热点为切入点,从成飞、沈飞六代机的技术突破,到印巴五七空战中歼十取得的优异成果,再到九三阅兵中福建舰电磁弹射系统搭载的三款新型舰载机,通过鲜活生动的案例迅速抓住学生注意力。这种开篇方式不仅紧扣课程主题,更在无形中拉近了师生间的心理距离,同时将爱国主义教育自然融入专业教学,实现了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的双重效果,堪称润物无声的育人典范。在激发学习热情方面,郑老师通过展示本校学子在往届全国飞行器设计竞赛中的获奖作品,用同龄人的成功案例点燃学生的探索欲望。这种以成果促信心的策略,既让学生直观感受到课程目标的可达性,又为其后续创新实践注入了精神动力。随后,郑老师系统梳理了飞行器创新设计的核心要素,将复杂的专业知识转化为层次分明的知识框架,为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供了清晰的导航路径。整堂课的教学设计环环相扣,课程导入与目标设定既体现战略眼光又富有实践智慧。特别是将时事热点转化为教学资源、用前辈成果构建信心支架、以知识图谱引导创新路径的三重设计,充分展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这次观摩让我深刻认识到,优秀的课程设计需要如匠人般精雕细琢,既要把握学科本质,又要洞察学生需求,更要善用教育智慧实现知识传授与价值塑造的有机统一。这些启示将为我今后的教学创新提供宝贵的借鉴范式。
航空学院支豪林:
郑祥明老师以我国航空热点事件为引,将专业教学与国家重大需求紧密结合,既传授了飞行器设计的系统知识,又激发了学生的爱国情怀与创新意识。课堂内容丰富且生动,结合了学生创新实践项目,展示微小型无人机的设计与实验成果,案例与实践紧密结合,充分体现了以创新驱动飞行器设计发展的教学理念。这堂课程为学生梳理了正确的科研与专业导向,使我深受启发。
航空学院刘玉兰:
郑老师的《飞行器设计创新实验》课紧扣卓越班培养目标,将航空前沿动态(歼-10C印巴空战实绩、九三阅兵装备体系)与南航学生科创案例(仿鸟扑翼、飞爬一体无人机)深度结合,让工程理念落地生根。课堂以互动启发为主,如提问垂直起降方案、分析飞行器设计痛点,引导学生主动思考;个人飞行器制作任务既强化实操能力,又融入家国情怀,切实助力学生提升工程素养与创新意识,为卓越工程师培养提供了优质课堂范本。
能源与动力学院张峰旗:
本次“飞行器设计创新实验课”以生动的案例教学和前瞻的视野引导,成功地为学生勾勒出从概念到实物的创新路径。课程以“微小型无人机设计案例” 作为切入点,迅速激发了学生的兴趣。重点分析了这些案例在气动布局、材料选择、飞控系统集成等方面的设计思路与权衡取舍,使学生对“飞行器设计”有了具象而深刻的理解。本堂课结构设计精妙,不仅传授了知识,更点燃了学生的实践热情,是一堂非常出色的实验导论课。
能源与动力学院阮书敏:
今天有幸参加了郑老师主讲的《飞行器设计创新实验》第一课。郑老师通过列举我国航空工业的最新发展,并结合专业课程与工业前沿发展的联系,阐明了这门创新实践课程对同学们未来职业发展的重要意义。随后,他详细介绍了往届同学的微小型无人机设计案例,并结合自身科研经验分析了飞行器设计的发展趋势。最后,郑老师鼓励同学们发挥自身特长,通过课程实践完成每人完成一架微小型无人机的制作,实现从学习到实践的跨越。课堂图文并茂、生动形象,并融入了前沿科研经历,为我们新教师树立了完美的榜样。
国际前沿科学研究院张子栋:
今日有幸观摩郑祥明老师的《飞行器设计创新实验》,收获颇丰。课程内容饱满,逻辑清晰,以“翔鹰”扑翼飞行器等南航优秀创新案例为引,生动展现了飞行器设计多学科交叉的宏大图景。课程高潮落在微小型双轴飞行器的制作与试飞任务,创新性与实践性相得益彰,令人印象深刻。
直升机研究院郎凯:
郑祥明老师本次课程以“从微小型无人机科创实践看飞行器设计发展趋势”为主题,紧扣飞行器设计创新实验的教学主线,逻辑严密、语言生动,在系统介绍我校典型无人机科创案例的过程中,自然融入了“空天报国、科技强军”的价值理念,有效激发了学生的专业使命感与创新探索热情。课程中,郑老师灵活运用视频演示与实物展示等多种教学手段,深化了学生对飞行器发展趋势的理解,增强了他们对飞行器设计的兴趣。整个教学过程方法多样、课堂氛围活跃,生动展现了航空类专业课程如何实现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与国防情怀的有机融合。
体育部张旭鹏:
郑老师先介绍了这门课程的目标规划,深入简出,从印巴空战歼10C的表现,六代机横空出世等等引入正文:航空技术不是不劳而获,是一代代人努力突破的。飞行器上很多跨学科合作的展现。93阅兵有很多的新式装备,中国的空军力量没有明显的短板,已经走在了世界的前列。
教发中心杨兰芳:
郑老师的卓越班课不错,第一节课展示我们学校大赛的获奖飞行器作品,激发学生兴趣。第二节课研究生辅助讲解设计原理。后面就去实验室制作微型飞行器。每人都设计一个飞行器,耗材由学院给于专项资金资助每一学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