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采集  钱伟长讲座教授
范钦珊
范钦珊教授是清华大学的博士生导师,历任教育部工科力学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教育部工科基础力学课程教学指导组组长,国家面向21世纪力学系列课程教学内容和体系改革项目总负责人,“九五”国家科技攻关96-750项目专家委员会委员,上海交通大学、天津大学、浙江大学等17所国内著名大学的兼职教授。
    范钦珊教授长期从事“材料力学”、“工程力学”等本科生教学工作,为5000多名本科生授过课,教学水平高、教学效果好;同时它还致力于教学软件研制以及课程教学内容与体系改革,教学技术应用的研究,成绩卓著。近年来共出版教材21部,教学软件6套,在全国作过200多场关于教学改革的报告与示范教学,影响大、反映强烈。获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奖2项;全国优秀科技图书奖1项;国家首届教学名师奖;北京市优秀教学成果奖1项;优秀教材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
    范钦珊教授主要从事“非线性屈曲理论与应用”,“反应堆结构力学”、“生物力学”等方面的科研工作,成果丰硕,经济效益可观。培养硕士生15名,博士生3名。在国内、外学术刊物发表论文70余篇。近年来,科研经费累计达到近200万元。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全国高校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二等奖1项。
    范钦珊教授的学术水平高,科研能力强,发展潜力大,特别在教学改革研究,开展研究性教学方面具有独到的见解,并身体力行,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取得了一大批创新性成果,在全国力学界和教育界具有极高的知名度,受到同行专家的认可和高度评价。
     2005年受聘为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航空宇航学院钱伟长讲座教授。
 
朱位秋
朱位秋,力学专家。1938年生于浙江义乌。1961年毕业于西北工业大学工程力学专业,1964年西北工业大学非线性振动专业研究生毕业。现任浙江大学力学系教授。
    主要从事非线性随机动力学与控制研究。国际上首次提出与发展了随机激励的耗散的哈密顿系统理论。得到了四类能量非等分精确平稳解,打破了60年来只有能量等分精确平稳解的局面。提出与发展了高斯白噪声激励下耗散哈密顿系统等效非线性系统法、拟哈密顿系统随机平均法,研究拟哈密顿系统随机稳定性、随机分岔及首次穿越的理论方法,以及分别以响应最小、稳定性或可靠性最大为目标的非线性随机最优控制理论方法。上述创新研究成果构成了一个非线性随机动力学与控制的哈密顿理论体系框架,为解决工程中一系列极其困难的非线性随机动力学与控制关键问题提供了一整套全新而有效的理论方法。
2003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2006年受聘为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航空宇航学院钱伟长讲座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