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学生天地  励志成长

昔日求学勤奋 今朝成就斐然

时间:2006-05-18来源:南航航空宇航学院点击:304


导师简介:196310月生于浙江省嵊州市崇仁镇;

19797月高中毕业于嵊州市崇仁中学,9月考入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机械系;

      19837月获机械系学士学位,9月就读机械系硕士研究生;

      19861月获机械系硕士学位;

      19963月获(日本)东北大学博士学位(在职博士);

      19862月至199111月先后任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机械系助教、讲师;

      199112月至20044月先后任(日本)东北大学流体科学研究所客座研究员、助教、讲师、副教授,其间20038月任(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生产工程及机械学院客座研究员一个月;

      20055-7月任(法国)里昂国立应用科学及应用学院客座教授;

      20059月任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航空宇航学院教授

      20063月任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航空宇航学院长江学者特聘教授

 

暮春时节,天气已现初夏时的闷热,一阵疾风劲雨过后,校园的一切都显得簇新明亮,各处浓密的绿被雨水洗过之后更现青翠欲滴之景。明亮的校园里安谧宁静,映合着教授安静儒雅的学者气质。在与香港理工大学的来访者进行完学术交流活动之后,教授百忙之中抽空接受了我们的采访。教授现为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我院博士生导师。

曾经的青葱岁月

79年,恢复高考后不久,裘教授考入南航,就读于当时的机械系,83年本科毕业取得学士学位后继续留在南航机械系攻读硕士学位。硕士研究生毕业后裘教授选择了留校任教,历任机械系助教、讲师直至91年底前往日本东北大学流体科学研究所担任客座研究员。

教授在南航求学工作十数载,在南航留下了点点滴滴难忘的回忆,于是记者便和裘教授聊起了教授当年在南航求学时的光景。忆起曾经的岁月,教授最难忘的还是青春年少时的那股学习热情和劲头。教授考大学时,高校录取率还相当低,仅为4%-5%,因此那个年代的学生们都非常珍惜来之不易的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在那个单纯的年代,蓬勃的青年学子们个个怀抱英志,勤奋向上。正是在这种良好的氛围中,教授充分利用南航的教学资源,勤奋好学,刻苦钻研,掌握了丰富的知识,为今后的科研和教学工作打下了厚实的基础。

聊起当年的学习劲头,教授还与我们说起了印象比较深刻的一些小事。那时的南航实行的作息制度中规定学生宿舍每天晚上930熄灯,可是当时的学生都希望能够多争取一些学习的时间,于是各显神通,甚至有的同学从宿舍外的电线上引电至宿舍里,当年的青年学子们学习热情可见一斑。

学习良策

教授在本科学习阶段勤奋刻苦,打下了厚实的基础,对于本科阶段的学习有切身的体会,此外教授在南航和日本东北大学从事教学工作十多年,积累了大量、丰富的教学经验,因此记者正好借此良机向裘教授讨教本科阶段一些好的学习方法给我们现在的同学们以借鉴。

教授首先谈到了听课与课后练习的关系。本科阶段学习的多是基础课程,象高等数学、各种力学课程等,教授认为这些课程的学习应该把课堂上认真听课与课后适量的练习相结合。仅仅课堂上认真听课完全不够,有时候课堂上听懂了老师所教授的内容并不代表完全理解了所学的内容,而且印象也并不深刻。通过课后适量的练习既可增进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又能够加深印象。

此外教授也特别强调了学习要抓住本质的东西。现在使用的教材的内容一般都比较详细,甚至有些繁杂,在学习的过程中就必须从呈现在眼前的大量知识中抓住和理解最本质与最核心的东西。

斐然的成就

教授近年来主要从事智能结构中的结构子系统与控制子系统的同时最优化、振动与噪声的主动与半主动控制、高性能压电材料与器件的制备以及压电材料与磁致伸缩材料的复合器件等方面的科研工作。

教授1991年在日本留学初期,就开始从事智能材料与结构的研究。十几年来,在智能材料与结构领域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在国际及日本的各种学术杂志上发表论文70余篇,其中52篇被SCI收录,被同行引用120余次,在国际会议上发表论文110余篇。参编有关智能材料与结构的著作3部,获各类研究奖项5项,获日本专利4项。作为组织委员会委员或者大会主席组织智能材料与结构的国际会议8次。

教授在所研究的领域里都取得了斐然的成绩,例如在智能结构的同步优化设计领域所进行的研究。

一般的智能结构系统,都含有结构子系统与控制子系统,为进一步提高智能系统得整体性能,教授提出了对结构子系统与控制子系统进行同步优化设计的设计方法。以提高弹性支承梁的振动控制性能为目标,利用线形不等式法与二次规划法,对梁的结构参数和控制参数进行了同步优化设计,研究表明此法有效地提高了系统性能,不仅共振点的振动减少了20dB,而且所需的控制输入也减少了5dB;在同时考虑1关节或2关节弹性机器人手臂的振动控制与运动控制的情况下,应用LQRsliding mode控制的混合控制技术和遗传算法对控制器与弹性机器人手臂的形状进行了同步优化设计,使结构的重量减少了43%,而达到稳态所需的时间缩短了23%。在教授的研究中,不仅仅是考虑结构子系统得设计参数和形状,还提出了结构的拓扑设计,驱动器的位置及控制器的同步优化设计方法,把其应用在以增大放大率为设计目标的压电驱动器位移扩大机构的拓扑优化设计,和降低振动为设计目标的悬臂板的拓扑优化设计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此外,教授在流体与结构的耦合现象及应用的研究、结构振动与噪声控制的研究、用于智能结构系统的高性能压电驱动器的研究,以及形状记忆合金的特性及其应用的研究等领域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时间飞逝,采访不知不觉间就进入了尾声。采访结束了,然教授待人真诚、热情,以及丰富的学识,儒雅的学者气质却让记者印象深刻。                        

寄语学子:岁月莫从闲里过,成功须向勤中求。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