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学生天地  励志成长

人生百味

时间:2006-05-18来源:南航航空宇航学院点击:205

人生,说短,区区几十载;说长,茫茫数万日。

品位人生的一朝一夕,感悟生活的一分一秒,我们,所以追求。平淡无奇,风平浪静曾经是我们的理想的人生设计。但自从有了冒险与挑战,才使得我们的人生迸出异样的火花,展示生命的色彩。

乾隆下江南时,有一次登上镇江金山寺,遥看万里长江,水天一色,江中千帆点点,来去匆匆,高兴之余,问随从禅师,江上有多少只船。禅师沉默片刻,答道,来去匆匆者,一只为“名”,另一只为“利”,是为两只。乾隆恍然大悟,佩服金山寺禅师思想的深刻与机智。

人生两只船,名?利?

而三家对人生的探微又是怎样的呢?

儒家讲修身齐家,内圣外王,是追求成为圣人,拯救世界。道教及道教的世人讲清净无为,避世修炼,是追求成为仙人,羽化消遣。

释家则讲出世修持,舍身求法,是追求成为佛人。泯苦涅磐(消灭痛苦而达到解脱),人生哲学各有异彩。

佛教哲学对人生的根本看法是认为人生是痛苦的集合,而痛苦从人出生直至辞世无时不在,无处不有。痛苦又是“无尊无卑,无贫无富”的。佛祖释迦牟尼公元前6世纪在菩提树下悟的人生真理,第一要义就是“四圣谛”,即苦、集、灭、道;“四圣谛”中首先是苦谛,认为人生有八苦:生、老、病、死、憎会(与不喜欢的人相会),爱别离(与所爱的人或事分离),求不得(欲望不能达到),五阴盛(色、受、想、行、识五种感受过满),人生甘苦尽管并不反映真实的人生,但却有不少深刻的见解。

谈到人生,理想人格与人生境界就不能避而不谈。

冯友兰在88岁高龄时写过对联:何止于米,相期以茶;心怀四化,意寄三松。表达了对生命的热爱与乐观和对真理的不懈追求。而“智山慧海传真火,愿随前薪作后薪”则展示了他的博大胸怀。其对理想人格与人生意境的哲思,给人启迪。

人之初,性本善。北宋思想家周敦颐说:“圣希天,贤希圣,士希贤。”从而构成一个善有差等的阶梯,形成人对精神和心灵境界的追求。

就人性本质而言,人生在世都追求幸福和快乐。但儒家认为,人对感官满足而得到的快乐是微不足到的,人应该从“无知”的自然人和“为己”的自私人中摆脱出来,去体验那种“修己扬善,崇义利他”与天地万物为一体的境界,才能达到永恒无限的至乐。从而成为至真、至善、至美的圣贤之人。人的最高“精神的享受”,“理智的幸福”就是人的精神离弃私欲的解放的自由。人生而有欲,知足常乐,不满则为苦。人生的四种境界(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天地境界)则是对人生认识的反思。反思对人类社会存在的认识。

感情,无疑又是人生的精神活动与支柱。

在灭亡的边缘,李煜写道“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胭脂泪,留人醉,几时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想见欢)

亡国幽禁,秋凉木肃,愁波心憔中却又只“无言独上西楼……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与“一江春水向东流”。

而“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扶柳笛声惨,夕阳山外山。天之崖,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一飘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中的《送别》之情则使人尤为爱怜。

我们对人生的感悟与阐释也许不如先辈那样至真至纯。但只要心中对人生的记忆长存,让现实中的感动充溢于心,流诸于世,必能拥有人生的宽慰与满足。

谈薄以明志,厚积而薄发!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人生――百味。                                    应文金

分享: